重磅来袭!首届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将在武汉举办,由湖北省宣传部、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文旅厅承办的首届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定于11月5日至11月7日在湖北武汉举行,展会主题为“美丽中国 美好生活”。博览会期间,将举办“湖北·武汉之夜”专场推介会、 开幕式、2021中国文化和旅游高峰论坛、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招商签约大会四项主体活动,以及中国文化和旅游投融资大会、武汉文化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武汉两江四岸主题灯光秀、全球旅行商大会、全球房车营地自驾游大会、百场文旅产品直卖交易会、艺术品拍卖活动等配套活动。
本届展览会突出三大亮点:
1.规格层次高
将积极邀请国际权威组织高级官员、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等参加,并专设国际旅游展区;
2.办展理念新
博览会秉承“全球视野、国家站位、行业平台、企业主场”的办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创新驱动与融合发展相结合、博览展示与交易消费相结合、线下活动与线上推广相结合;
3.行业影响大
博览会不仅为全国文旅行业展示产品与服务提供最佳窗口,更为广大文旅企业开拓市场提供难得机遇。
展会现场由“1811+N”五大板块构成:
“1个综合馆”集中展示中国文化和旅游最美形象、最亮风景、最新成就以及最有代表性的产品;
“8大展区”分为湖北展区、各省区市展区、国际旅游展区、文旅专业服务展区、非遗文博展区、文旅科创体验展区、文旅+生态展区、旅游装备展区等八个板块;
“1个中央大舞台”为现场推介活动搭建平台;
“1个文旅市集”打造集文创产品、特色美食、茶艺、饮品、湖北特色小吃等综合超市;
“N场产品交易会”在场馆内设置若干文旅产品交易区,同时分时分场进行直播售卖。
本届博览会将以“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为目标定位,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展会品牌,打造成一场办展理念新、层次规格高、行业影响力大的盛会,办成全国文旅行业展示产品和服务的重要窗口,办成全国文旅企业在一起交流互动的桥梁纽带,办成一个永不落幕的交易平台。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疫情防控实施提档升级措施的通告(第26号)》,该通告明确,第130届广交会将于10月在广州举行,为确保本届广交会顺利举办,决定从即日起至10月20日实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档升级措施。
黄花岗起义指挥部旧址(即“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是一座占地面积443平方米、四进深院落式的平房,也是一座颇具岭南民居特色的青砖大屋建筑。它坐北向南,占地五百余平方米。其中前三进之间建有天井.而第三进与第四进之问隔着一条走巷,巷的东端有一扇小门通向小东营。
简介:广州博物馆(旧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山镇海楼,1929年2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为我国最早期创建的博物馆之一。是收藏有关广州历史文物,举办陈列展览和进行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馆址镇海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距今已有六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是广州著名的古建筑,被誉为"五岭以南第一楼"。"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分别是清代和现代羊城八景之一。
广东外事博物馆原为民国时期法国驻广州领事馆,建于1890年,是沙面建筑群中的A类文物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收藏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外事礼品以及重要外事活动的图片外,还特意利用旋转楼梯的空间展示了十多幅百年前的沙面老照片,其中有一幅照片记录下百年前洋务翻译拖着长辫身穿大褂的身影,这幅悬挂在二楼大厅的老照片,不但完整地反映了当年沙面西桥景色,而且可以看到当时行走在英法领事区的洋务翻译依然保留清装打扮。
据涂料工业协会官方报道:由于近期国内多个地区新增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病例,为积极响应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嘉宾、参展商和观众的安全与健康,保证展会效果,根据疫情防疫要求,原定于2021年10月8日-1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1中国国际涂料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涂料展览会”将延期至2022年8月举办。请知悉!
2022年中国国际彩盒展由励展博览集团举办,举办周期为:一年一届,本届展会将在2022年07月13日举办,展会地点中国-深圳-宝安区福海街道展城路1号-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展会预计展览面积达到160000平米,参展观众数量达到120000人,参展商数量及参展品牌达到1500家。
5G的出现,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数字与多媒体的结合应用在越来越多的场合,特别是汽车行业,已经开始广泛利用,最近首个数字奥迪展厅奥迪城在伦敦市中心开业,来详细看看。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展台布置上,展会将强调绿色环保理念,使用可回收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019年,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云南盘龙区的改革发展征程中,却是极不平凡的70年。即日起,“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盘龙区网上展厅正式上线。网上展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多种形式全角度展现盘龙区发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