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计划在26日动工,项目建成后,比“老馆”的展厅面积扩大了近4倍,展示主题更加丰富,在“老馆”前“排长队”的现状也将成为历史。
位于合作化路与黄山路交口的合肥科技馆,是许多市民尤其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去处。然而因为空间有限,该馆展厅极限瞬时容量也只有1000人,空间不足已经成为发展的掣肘。
图来源网络,如侵权即删除
2017年10月,合肥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获合肥市发改委批复,项目选址位于蜀西湖石莲路与彩虹路交口,占地面积约70亩,合建合肥市科技馆和合肥自然博物馆。
合肥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规划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近2万平方米,比“老馆”的展厅面积扩大了近4倍。今后,参观高峰期“排长队”的情形很难再出现了。
新馆将结合自身“科技馆与自然博物馆融合”的特点,按照“自然·人类·科技·文明”的展陈纲领,围绕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科技与社会、自然与环境等领域,设计布局多个主题展区。
在展览设计方面,新馆还将结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所汇聚的先进科学项目和科技资源,以及合肥的地理、人文、环境等特色,用科技馆独特的展示手段与方法加以展示。
由于新馆临湖而建,周围环境好,新馆还将兼具市民休闲放松场所的功能。相关人士介绍,除了“标配”的内部展览,新馆还将充分利用周边环境以及新馆建筑内的公共空间设计开展多样化的科普展示及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更为舒适的公共环境。
本文来源《合肥市科技馆新馆拟本周四开工!比"老馆"的展厅面积扩大近4倍》,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即删。
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游客安全的前提下,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自2020年5月19日起恢复对外开放。
记者日前从绣山公园管理所获悉,历时半年的改造提升,绣山公园杜鹃文化展厅正式开门迎客。市民今后在绣山公园赏花、观鱼、踏溪嬉戏外,又多了一个了解杜鹃花科普知识、感受杜鹃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中华姓名博物馆又称南溟黎公祠,如今也被改建为中华姓名博物馆,与图腾博物馆互相呼应。走入博物馆,便受到两旁一个个雕塑人像的“夹道欢迎”。这里陈列着100个百家姓氏始祖的雕塑,栩栩如生。博物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横亘”在祠堂正厅的巨型字典———长5.6米,宽3.4米,共53页的《起名字典》。这本要三个人一起才能翻动的字典,记载了各个姓氏的来源、变化及意义,是一本起名字用的工具书,据称正准备申报“世界上最大的字典”的吉尼斯纪录。
2024年广东展会搭建行业的最新动态可谓丰富多样,不仅体现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展示了广东在会展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探讨这一行业的最新动态。
12月26日,国学文化教育展在市展览馆开展,共展出唐诗、宋词、元曲中的经典作品100首。作品融合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并配以精彩赏析短文,完美展示了“唐宋元一脉相承,诗书画三绝合璧”的艺术。展览由市文旅局主办,2020年1月5日截止。图为观展市民正在用手机拍摄自己喜欢的作品。
上海信可威展览设计公司专业从事展厅设计装修、展会展位设计、展台搭建的展览服务,同时提供展示设计,承接大小型展会布展,作为展览公司致力为客户提供前期策划、设计创意、现场搭建和维护、全国巡展等,致力于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城市的一站式会展设计搭建服务。
10月22日,由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文创中心制作推出的黔南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脱贫攻坚展线上展馆正式上线。一经推出,该线上展馆就迎来了朋友圈的刷屏。
9月27日,中国石油物探展览馆开馆揭牌仪式在河北省涿州市东方物探科技园举行。中国石油物探展览馆共分序厅、历史之声、全球化之路、科技之光、企业之魂和展望厅6个部分,撷取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石油物探的重大事件,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国石油物探的发展历程和突出贡献。
12月1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中国古代佛造像”专题展中参观的观众。国家博物馆的佛造像藏品于今年12月10日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对公众展出。焕然一新的展陈设计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佛造像的全貌。